Thursday, July 29, 2010

札記 -- 後青春的詩

終於看完了九把刀的 <後青春的詩 Poetry of the day after>
分享書中一些句子/想法

"曾經。我們都有過許許多多的曾經"
"曾幾何時。現在我們卻擁有越來越多的曾幾何時"

"曾幾何時,我以為自己跑得很快,跑在童年的很前面,甚至超過了青春期一大截;而現在卻不知道往哪裡狂奔去,卻也忘記了自己從什麼地方跑來!"--這句讓我有著莫大的切身感受

"不是不想長大,而是我的青春太棒"
---------------------------------------------------------------------------
看完了這本書,我的腦海裡浮現2個想法:

10年前的我們、10年後的我們;是否還記得自己當初的夢想,是否還記得彼此,是否還記得我們一起說過的話、做過的事?

有時候發現自己很矛盾,在台灣時說想念大馬,回到大馬又開始想念台灣;以前在檳城亦是如此...
而現在才發現...懷念的不是那些地方..

我懷念的是那無拘無束的自在,我懷念的是那有你們的日子

如果沒有你們,沒有那些共同的回憶,即使回到相同的地方也沒有多大的意義,不是麼?

10後的我們....不只讓我想起了自己,也想起了父母

書中有個很特別的人物--結了婚的西瓜
透过他唤起我们去想,身为父母的為了孩子又做了多大的犧牲?

或許,10年前老爸也和書中人物一樣,夢想著可以擁有一輛自己的跑車或什麼的?
後來,是否又因為有了我們而放棄了他曾經的夢想,不是他沒有能力,而是他沒有辦法去做選擇?

希望10年後孩子長大了,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那些夢想他們又是否還記得呢?

這本書很棒,至少比我預期的棒很多,為 九把刀! 青春! 致敬 ~

Saturday, July 24, 2010

我的馬來西亞- 國陣VS民聯VS自由

從兩年前的308大選開始,
發現部分人民都患上了一種通病--支持民聯/行動黨 = 捍衛自由、捍衛民主、捍衛民族

曾幾何時,我也是當中的熱血份子
然而,當沉澱後再往回看時,發現事情不該是這樣的

不是要為任何黨派說話,
這段期間,我去過被認為極度保守且新聞自由受打壓的RTM、參與過被認為爭取'自由與真相'的電子媒體MALAYSIAKINI接受'1日培訓'、到過被認為享受新聞媒體自由的國家-台灣...再回到馬來西亞,選擇去被認為新聞專業+'較自由'的NTV7面試...

經歷過這些,可以說的是,
無論RTM、malaysiakini、台灣、NTV7...國陣、民聯...
如果你(單一的)選擇支持任何一方,結果都不會帶來一個自由的和諧的馬來西亞
因為,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的國家,馬來西亞需要'多元'的思考,
任何過於'單一'的立場都是偏離正軌的

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去反抗,而是去接受
不是愚忠的去接受
而是有智慧的去選擇接受真正對國家對國民有利的建設

怎麼說?
其實我本身既不支持國陣但不支持民聯,因為在我看來,它們並沒有誰比誰好

我支持的,是任何能夠讓人民受惠的事情/行動

減少外國車輛到我國增添RON95、調漲郵差薪資加強服務效率、增加獨中的獎學金..等等

這些對人民有切身利益的事應該被看重

而不是

林冠英和小拿破崙聶阿里的對罵..etc

這些與人民的關係其實不大,只是一些權貴之爭
與其為這些小事爭吵,何不多花時間為人民謀利?

記得與NTV7主管面試時談到,
很多新聞記者特別是在主流媒體工作的記者,常為了無法(光明正大)的報導'反對黨'的新聞而感到義愤填膺,終日鬱鬱寡歡,甚至批評/討厭自己的工作

其實,何必呢?
馬來西亞的媒體其實不是極端的不自由,它有很多的漏洞,
我們可以有技巧的把一些我們覺得是一定要讓民眾知道的新聞傳達給民眾,
選擇儘量保持中立,實事求是,當個'快樂的'媒體人 (這是老闆告訴我的)

這個立場我非常的認同

常被問到對台灣和馬來西亞媒體有什麼看法?
我的回答是:台灣媒體在我們早期看來是很有自由很有創意,但後來發現現在的台灣媒體有點自由得過火,新聞看來多半像惡搞,太多的個人主義(每個台都有選擇性支持的政黨),反觀馬來西亞媒體,可算是自律多了,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為何選擇回到馬來西亞不繼續留在台灣?
很簡單: 我相信馬來西亞有繼續發展的前景,反之台灣媒體有可能已達到輝煌期,發展空間拮据。所以,回來一搏,期望參與並成為見證大馬媒體進步的一分子而不是期許外國的月亮會比較圓

以上言論屬個人愚見,無意針對任何一人/一方做出抨擊=)

Tuesday, July 13, 2010

下雨了

雨,淅瀝嘩啦的下得很大,
看著看著 發現雨點滴落在地面的時候形狀好像蝴蝶也...地面上瞬間好像有無數的蝴蝶在飛舞...
原來,雨點滴落的時候不一定只會產生一圈一圈圓形的漣漪,
它,也可以換化成很多不同的形狀....

只要用不一樣的角度,用多一點想像,用開放一點的心態.....

人生,不也就如此? ^^

Friday, July 9, 2010

我長大了

相信在很多人的部落格都會有一篇關於成長的文章,
或許這是一個老掉牙的主題,
但這一刻我還是非常有感而發

成長一定是要變得更加懂事? 更加獨立? 更加成熟嗎?

其實現在才發現,我的成長不但沒有讓我更獨立成熟懂事,
反而變得更加幼稚更加依賴甚至更愛哭
因為直到現在,才發現從前的自己太冷漠、太自我了

以前的我,一心只想要往前飛
那時候家人對我來說是ㄧ個負擔
我總是認為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從來不需要家人為我'操心,
關於自己的未來,要讀文科班還是理科班、要選擇哪一所學院、要到哪裡念大學、以後要當什麼,
關於這些,從來都是自己在做決定,家人只負責配合,給錢
從小就覺得自己很獨立,很懂事(除了在生活打理上 ><")

不過,現在的我,反而很渴望家人的關心
喜歡偶爾被當成小孩子的感覺
還記得那天打電話問爸爸關於回去面試的事情,
爸爸只說:這些事情向來都是你自己決定,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都安排得好好的不是麼?
我愣了一下,是,是那樣的,
但是,我回答說:如果我想要聽你給我一些意見呢?
我爸笑了一下,說出他的看法....
那一刻我才發現,我長大了,
我要去面試了,要去工作了,
而這時候的我才想要像個小孩似的撒嬌?
================================================================
18歲那年中學畢業,自己找了學院報名,
SPM放榜後,就到了檳城,
那是我第一次離開家裡
一開始每個禮拜都要回家,後來認識了新朋友,
覺得每個禮拜回家實在很煩,漸漸的每兩個禮拜才會回去'交差'
獨自在外兩年半,後來發現我漸漸的變得與家人更親近一些,
開始懂得珍惜,有時候會想念家人
但礙於我倔強的個性,我選擇忽略這些'軟弱'的表現

20歲那年,我選擇到台灣,第二次離家
還是一付很瀟灑的離開,
家人在我辦理登機後就回去了,
入閘的時候看見朋友們和家人依依不捨的道別,有些講電話還哭得淅瀝嘩啦,
我卻是自己一個人很瀟灑的走在前頭,覺得這種場面根本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不久,電話響了,媽媽打來,以一貫像要罵人的語氣問我進去了嗎?
說著說著她竟然哭了,我的心揪了一下,我以為,她不會在意我的離開...

第一年,興高采烈的想要和大家一起訂機票回家,
但父母卻叫我不要回去,我的心當時碎了
怎麼會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回家過新年呢?
幾個月後,他們打來問我要不要回去,我堅決說不要,因為是你們叫我不要回去的,
我媽說: “對不起,我知道我錯了,你不要這樣子,我已經後悔得哭了一整晚。。。”
那是我第二次感覺到來自父母的愛

今年畢業,上台致毕业辞时,
第一次在台上,感謝父母家人對我的放縱、對我的信任、對我的溺愛
第一次,在他們面前也在那麼多人面前 哭了!
典禮結束,我給了他們一個擁抱,
只聽见他們說: “我們知道了,你很棒!”
===================================================================